心脏神经官能症
疾病简介
是植物神经紊乱的一种特殊类型,临床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,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。
诊断
(一)病史、症状:
史跃青大夫在治疗中发现:心脏神经官能症以青壮年多见,女性多于男性,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多种多样,时轻时重但多不严重,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,但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或在后者的基础上发生。史跃青大夫指出在诊断上先要详细询问有无焦虑、情绪激动、精神创伤或过度劳累等诱因,是否曾被诊断为"心脏病",心慌、气短或心前区不适等感觉与活动、劳累和心情的相关关系,睡眠状况如何。既往的心脏检查结果、用药史及疗效有助于诊断。
(二)体检发现:
体格检查常无特殊发现。多呈焦虑状态或紧张表情,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。心脏听诊时可有心率增快、心音增强,可伴有心前区I-II级柔和的收缩期杂音,偶有早搏出现。
(三)辅助检查
心电图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,部分病人出现ST段压低或水平性下移,T波低平、双相或倒置,多在II、III、aVF或V4-6导联出现,并经常发生变化,心得安试验阳性。部分病人运动试验阳性,但进行"心得安运动试验"时ST段和T波恢复正常。心脏超声检查可排除心脏、大血管和瓣膜的结构异常。
(四)鉴别诊断:
史跃青大夫说: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需在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做出,诊断时宜慎重。应排除内分泌性疾病,如甲状腺功能亢进、嗜铬细胞瘤及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、心肌病或病毒性心肌炎等。冠心病患者的胸部不适常与活动或体力劳动有关,心得安试验阴性,运动试验阳性;心肌病患者心脏超声检查有阳性发现;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有上感病史,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升高可供鉴别。
容易误诊的疾病
1.心绞痛: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中、老年男性居多,多数有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,例如高血压、高胆固醇血症、糖尿病、吸烟史。心绞痛常发生在体力活动、运动或情绪激动过程时,疼痛部位较固定,多为胸骨后,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~5分钟,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疼痛。如果仅从症状表现难以鉴别时,可作运动心电图、核素心肌显像检查,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。
2.甲状腺功能亢进症:典型表现有甲状腺肿大、颈部血管杂音、双手细颤动、突眼、怕热与消瘦等,鉴别不困难。不典型表现时与心脏神经官能症较难区别,测定血清T3、T4可做出诊断。
3.心肌炎:通常在起病前1~2周有明确感染(病毒或细菌)病史,典型表现有心脏扩大、心音减弱、奔马律、心电图P-R间期延长,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等。不典型或轻症者较难鉴别。病原学检查,例如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滴定度,有辅助诊断价值。
(五) 临床治疗
石家庄史跃青中医综合门诊的史跃青大夫说:首先患者要正确认识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,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,共同详细分析发病的因素,必要时进行包括心电图、心脏超声、心得安试验等检查,向患者仔细解释病情,让患者解除不必要的顾虑。一般不必卧床休息,应生活有规律,去除不良生活习惯,适当参加体力活动。
在治疗上,史跃青大夫经过临床40多年的研究总结出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有效方剂 “心脏神经康复剂” 史跃青大夫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人体高级神经“植物神经紊乱”而引起的,在治疗上从调整植物神经入手,进而调整心脏神经功能,解除心脏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心慌、心前区疼痛、呼吸困难、濒死感,乏力、头晕、头痛、脸红灼热感、失眠、多梦、焦虑、易激动、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、上腹胀、腹痛、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、尿频、不定部位肌肉跳动或肌肉痛、低热、多汗或腋部、掌心出汗,手足冷、或发麻、两手震颤等。一个月病情明显好转,经两到三个疗程的巩固治疗,即可康复。一般在有疗效后应维持治疗2-3个月以上再逐渐停药,否则症状易出现反复。
史跃青大夫进一步的指出.在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,还要以心理治疗为辅助:建议患者患者了解本病的性质以解除其顾虑,使其相信并无器质性心血管病;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有耐心,以获得他的信任和合作;避免各种引起病情加重的因素;鼓励病人进行体育锻炼;鼓励患者自我调整心态,安排好作息时间,适量进行文娱、旅游。
电话18631160788,微信同步